

今年春天,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武汉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一时成为热搜。疫情过后,随着我国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医疗建筑数量也必将与日俱增,对医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建筑设计业务也必将迎来一轮大发展。
本文将以我主持设计的“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医疗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医院是救死扶伤、生命相托、流动人员密集的地方,故医院建筑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无论是改扩建还是新建,医院建设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建筑规范还涉及医疗规范,专业性强。
在建筑领域,随着新的结构、技术以及材料的出现与普及,医院建筑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医疗空间也开始呈现现代医院的布局模式,诊疗区、病房区及后勤区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的组织方式开始盛行,共同保障医院建筑的高效运转。
规范严谨,经济适用
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 具有业务流程复杂、安全性能要求高、医疗环境要求严格、能耗种类众多等特殊性。
该项目在概念规划设计时就采用“一心两轴三区”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医技为核心,以衔接门诊与医技,医技与住院的两条医疗街为主轴,将门诊、医技、住院有效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合理布局,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形成功能分区明确、就医流线便捷、医疗资源充分共享的现代化大型医院。
安全合理,引领先进技术
医院建筑虽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类型, 但长久以来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 原因在于近现代以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并没有达到对建筑功能提出相应设计要求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 医院建筑在医疗流程、建筑形式、科室布局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化。
在充分考虑该项目用地条件及医院更能需求后,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功能完善,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洁、污分区与分流,人、车、物分流,互不交叉影响,有效减少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卫生与交通安全。
考虑到该项目为位于8度地震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在工程中设计隔震层时,我们采用了减隔震技术措施,限制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水平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以及绿色环保工艺的逐渐更新升级,医院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坚固性、便捷性和美观性之外,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利用节能工艺手段,对医院的建筑进行优化升级。在保障建筑坚固的情况下,能够节约建筑成本,服务医疗和患者,为医院的统筹发展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在保证医疗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 构建规划科学、设计合理、节能环保、舒适高效、管理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环境。
以远期发展的战略目光,在整体规划阶段统筹考虑生态、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为后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创造出多元化、满足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绿色、生态环保的空间环境,满足时代对于医疗建筑的要求。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医院作为公共建筑,在肩负为患者提供就医、康复空间的同时,也担负着相应的社会使命。满足规范的建筑设计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实际人性需求、使用效率、舒适度等体验方面出发。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的服务主体,从而指导设计,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为建筑设计时考虑的第一要素。“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无论从大的空间到细部设计,处处为患者、医护人员及科研教学工作者创造人文关怀及舒适的空间感受。重视环境绿化,打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和建筑空间气氛,营造人性化的医疗治愈空间环境,并自然而然地生成属于该建筑特有的建筑美学系统。
造型新颖,简洁明快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环境品质追求的日益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中对人性化的关怀越来越突出。如何营造适于病人治疗康复和医护工作人员工作的空间形态和环境氛围,是医院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在该项目的立面设计时,依据医院建筑特性,不追求豪华气派,力求简洁明快、平易近人。注重体现医院建筑清新、明朗的特征性格,创造人的尺度以及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突出细部设计,强调不同材质的对比,努力体现现代化大型医院的风格,打造内外舒适、亲切优雅的就医环境。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
建设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汇通南路
建筑规模:1500床
总用地面积:207651.6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7117.94平方米(其中地上 155302.2平方米,地下61815.74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28532.4平方米
容 积 率:0.96
绿 化 率:40.5%
建筑高度:69.5米
层 数:地上 17 层,地下 1 层
竣工时间:2018年8月
设计主创人员
建筑设计:张涛,曹家庚,梁军
室内设计: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丁攀峰、骆晶,赵毅,赵智敏,万离佳
摄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