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部: 龙莉
常常在想,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寻找着答案,我也在不断寻找。可是幸福却没有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理解都是那么的不同。
小时候,幸福是一种拥有,比如拥有一件期盼已久的玩具。青春期,幸福是一种等待,比如在等待即将相见的爱人。成年以后,幸福是一种责任,比如教幼子牙牙学语。老年时,幸福是一种唠叨,比如年迈的老母亲那一句“记得吃饭、天冷别忘了加件衣服”……幸福是什么?对于被病痛折磨的人来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对于为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幸福;对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讲,事业成功才是幸福。还有更多的人认为金钱能带来幸福。欧洲最权威的市场战略咨询机构之一英国汉勒中心进行了一项关于幸福的调查,对象包括英国、美国、墨西哥等国的21000名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金钱并不能买来幸福。1989年,有58%的英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感到满意;到200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45%,虽然同期内人们在食品和娱乐上的支出增加了60%。幸福到底在哪里?普希金说,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心灵怎样才会平静?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幸福是树立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不断奉献最终征服的过程。
幸福是什么的答案我们找到了,那么,要怎样才能得到如上所述的幸福呢?
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这是保持一个好心情的基础,我们对人应该宽容,对事应该认真,要时刻怀有感恩之心,要时刻拥有报德之志,祝福他人也是祝福自己。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遇到困难我们就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也让自己有个自知之明,面对挫折当做对自己的磨炼,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不回避、不抱怨、不放弃。人要获得幸福,就需要有所渴求。如果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渴求度为零),那么,这一事物也就不会给人带来幸福。但渴求度过高,高得难以实现,自然也不会有幸福。而且,人的幸福感大小,往往取决于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的曲折程度。经历越曲折,幸福感就会越大。幸福需要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感知。无论是谁,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甚至不幸,如果此时他的一种渴求获得了满足,却没有被感知,他是不会有幸福感的。由此可见,良好的心态对幸福多么重要。
其次,拥有健康的身体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强,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钱再多,身体不好,钱也只能用来看病吃药,官再大,身体不好,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实际上,拥有了好身体,就是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才能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也才能更好的为他人服务,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最后,幸福需要奉献,因为幸福大厦的基石,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的满足。一个人活着,应该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有用”,要时时帮助别人,给别人温暖。历史大片《辛亥革命》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秋瑾上邢台就义的场景,当时她的一些独白是“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未有为革命而牺牲者,…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至心底喜极而泣”也就只有这种为以奉献为幸福的人方能有“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的千古绝唱。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秋瑾这个人,因为此刻她的幸福已经属于千千万万人的。当然这并不是伟人才有的专利。王国明以为普通的年轻班主任,地震时他不顾自身安危指挥学生从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还没逃出去的女学生推了出去,而自己却永远留在了他的教室。虽然他为了孩子而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幸福却永远的留了下来,成为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朴实的话已经成为雷锋奉献精神供后人学习。奉献者的收获便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快乐的心境,莫过于无私的奉献。
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需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幸福是一种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只需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阳光面,“知足常乐”,具有坚定的信念,懂得奉献,信任和关心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