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NEWS 行业新闻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设计
2019-06-10

1.jpg
博物馆南侧视角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由深圳市政府与万科集团出资,并由万科代建的深圳支援西藏自治区的重点项目。

2.jpg

西南侧视角

项目基地位于新开发的慈觉林文创园区,地处由拉萨河谷向南延伸形成的平缓地带,向北与拉萨老城隔河谷相望,而东西南三面,则被山体环抱。

3.jpg

项目区位

4.jpg

整体鸟瞰

5.jpg

远眺拉萨河谷

6.jpg

博物馆、拉萨河谷与布达拉宫

我们希望这座博物馆能成为西藏新的文化地标,同时能以友善的姿态融于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城市肌理之中;另一方面也能与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西藏重要的历史建筑产生文脉上的共生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7.jpg

晨光中的博物馆

8.jpg

远眺布达拉宫

9.jpg

眺望布达拉宫

10.jpg

跨越时空的的对话

在拉萨这座极其特殊的城市中,自然与人文、历史与当下的种种要素相互交汇叠加,形成了我们设计的特定条件和思考原点。

11.jpg

雪中的博物馆

12.jpg

博物馆与山脉遥相呼应

13.jpg

建筑与远山

14.jpg

局部特写

西藏是人们心中接近天空的圣地,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更是朝圣的目的地。我们以“天路”作为项目的基本设计概念,暗合了藏地的最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基因。

15.jpg

概念草图——“天路”

在设计之中,“天路”概念体现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物理层面的行走路径,它提取自布达拉宫之字形步道的原型,经过抽象的演绎,构成了从场地入口迂回上升进入建筑,以及在博物馆内部螺旋攀升的基本空间动线。

16.jpg

场地入口视角

17.jpg

内院及坡道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不同视角中的建筑

其次是空间叠加带来的特殊体验的路径:博物馆建筑原型从大昭寺主殿演化形成,当这种内向而稳定的空间结构和由天路概念形成的参观路径相叠加后,则在人与物理空间之间形成了非常多样化的关系,或高狭,或开阔,或幽暗,或明朗,仿佛在经历一段特殊的生命旅程。

22.jpg

墙身节点

而这种特殊的空间经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心理和情感层面的微妙变化,就成为“天路”的第三重意义——心路。

23.jpg

空间体验

24.jpg

大堂及展厅

参观者经过艰苦的攀爬,一路领略了藏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达成和布达拉宫的跨越时空的对望。这是一种对话,更是一种致敬,是向西藏伟大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致敬,也是向每个人心中的那片圣地致敬。

25.jpg

“致敬”

设计图纸:

26.jpg

项目总图 

27.jpg

28.jpg

29.jpg

此图文内容转载自景观中国,只供鉴赏。

BEIJING CC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CHONGQING BANCH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