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日内瓦时间
11月12日下午5时43分 (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00时43分) 随着大会主持人手起槌落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正式通过 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内响起一片掌声
决议草案提出 欢迎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提案,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其工作重点。决议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NGO、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现场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 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雷光春表示,本届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对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英国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国际事务经理克莱斯特·罗斯特伦表示,“我们支持中国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推动在中国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因为红树林对储存碳和减少碳排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孙莉莉表示,深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基金会将建立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整合社会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地,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红树林是全球濒危湿地生态系统,是整个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一条生命线,关乎国土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区,是东半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数万只往返于东亚—澳大利西亚的国际候鸟在此停歇。 深圳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湿地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形形色色的野生动植物在此提供生生不息的家园,如今徜徉南海之滨,处处绿林葱葱,水光融融,飞鸟翔集。 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对于深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圳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意味着深圳还将肩负更多国际交流合作责任,成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加速全世界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丰富生物多样性做出新的“深圳贡献”。 据悉,《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5日至13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举办。在深圳设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也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是国家林草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
本文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