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CULTURE 文化风采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5-03-05

作者:景观所 刘娜娜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跨越,在此过程中,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世界追求的日趋丰富,将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一步步地挖掘出来,为正在过剩的产能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出口。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加快了人们生活步伐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逃离,哪怕只是暂时远离钢筋混凝土的森林。纵情山水,回归自然,静享真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人们放松休闲的绝佳方式,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骨子里与土地牵连的那份情愫的真实体现。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旅游作为乡镇主要产业之一的旅游小镇应运而生,它为城市居民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也为乡村的复兴提供了机遇。
  伴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外出休闲放松主要方式,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正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延续千年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 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近年来,乡村旅游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思路,形成了
各自不同的旅游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既有一般旅游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
1. 资源的多样性
  有别于传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乡村旅游既包含自然景观又包
含人文景观,既包含传统的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优美的农业风光,多彩的民俗风情,别样的乡土艺术和迥异的乡村民居,独具特色的农事体验和农事节气活动,都是乡村旅游可挖掘利用的资源。

一.1.jpg

 

 2.地域的差异性
  我国农业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史,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方式造就了每个地方不同的农业文化和传统习俗,与之相应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房屋建筑、婚恋方式及歌舞形式等。


 

 

3.活动的季节性
  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光、热、水、土等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因此农业旅游的活动内容也随着季节做周期性变化,如稻田播种、插秧和丰收,桃花节、采茶节、葡萄节等。

 

 

一.31.jpg

4.形式的多样性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乡村旅游除了观光之外,更加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的真实性,还包含了住宿、民俗、采摘、休闲、游憩等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5.人与自然的融入性
  淳朴的自然环境、原始的劳作方式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特点。当游客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时,全身心的放松更利于人们表达体会最纯真的感情和感受彼此。
6.经营的低风险性
  与传统的旅游形式相比,乡村旅游的开发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小。
二、 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益,加强社会稳定性,同时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很大的作用。具体而言,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主要如下:
1、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益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形式之一,就势必要解决“吃、住、行、游、
购、娱”等多个问题,而上述的任何一种形式都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消费的增长,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民收益。
2、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使得传统农业与第三产业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以旅游为出发点,利于传统农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3、改善农村面貌,提升乡村整体文明
  旅游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优美的物质条件做基础,同时也需要干净文明的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由于农村地处城市边缘,人文素质和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势必会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提升乡村整体文明。
 

 

4、有利于乡村自然环境向着乡土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独特的乡土环境和特色化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是乡村旅游吸引
游客前往的主要原因之一,乡村旅游利于乡村自然环境想着乡土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三、 我国乡村旅游现存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规范化其发展道路,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良性道路,还需深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开发经营者思想认识不足
  乡村旅游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产业,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多数人对乡村旅游的认识陷入了两大误区:一、偏重旅游而脱离生产核心,导致无农业收入,仅靠旅游收入维持;二、只注重农业耕作二忽略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游客的接待设施条件落后。因此,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交融和补充对发展乡村游游很重要。
2、 项目单一雷同,缺乏特色和创新
  被乡村旅游的经济收益所驱使,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在没有市场考察和自民俗旅游条件分析的前提下,一哄而上,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忽视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活动内容和旅游产品单一雷同,开发深度和广度无法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步,造成了许多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开发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使其没有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和乡土气息。
3、 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产业规模小
  受制于我国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国乡村
旅游目前还未形成观光、购物、旅游、住宿等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在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游憩服务设施的不足和配套餐饮、休息设施的缺少,以及交通的不便捷性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管理和经营体制的不健全
  首先,国家在乡村旅游这方面的立法机制几乎空白,无序化的市场恶性竞争和营销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制,扰乱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其次,国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体制有很大欠缺,加上执法渠道的不畅和执法手段的不严,导致环境和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 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乡村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等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集观光、休闲、专项为一体的符合产品应运而生,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势必是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
首先,乡村旅游将逐步向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张。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主要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虽然这一点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今后的乡村旅游将会加强对产品的前期开发和规划,注重环境的可持和良性发展,将农耕文化与旅游需求结合,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其次,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为生态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是人与环境自然协调的产物,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协调的基础上的,没有了这种融合,乡村旅游就不复存在。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满足了都市民众对原生态农产品、无污染自然环境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走向自然、回归自然的期望。
最后,本土化和特色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吸引人游客的主要因素在于其与民俗文化、向土地与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乡村旅游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淳朴的民风和生活环境的营造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亲和力。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是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政府可在给予乡村旅游一定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范制约,比如成立行业协会、鼓励经营者成立民间团体等。
 

BEIJING CC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CHONGQING BANCH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